top of page

議題三 男同志情色與行動主義的人種誌

2016 年 05 月 17 日

本講題將從社會人類學角度分析網上同性戀性文化,同時以政治角度深入剖析現化對激進酷兒團體的色情描寫。WARBEAR將探討熊族作為男同志亞文化的角色和網上對性別的討論。通過分析各方面網絡色情文學的研究,重新定義男性。

21世紀熊族的分裂:男性在網絡色情下的角色轉變

羅馬大學嘉賓Francesco Macarone Palmieri先生

簡述

本座談是關於熊族作為男同志亞文化的角色和網上對性別的討論。通過分析各方面網絡色情文學的研究,重新定義男性。

是次專題將會以社會人類學角度,分析同志文化和熊族文化,建立自我呈現的電子系譜學,由網絡社交始祖電子布告欄系統和郵件列表到今天的網上色情交學平台和智能科技。

關於講者

1970年在羅馬出生,現居於柏林和羅馬,是一位社會人類學家,作家,博物館館展和唱片騎師。

主持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江紹祺教授

我在英國艾塞克斯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身份、性態和男性學。作為一名社會學家,我透過分析及檢討西方社會學當代理論,套用在中國的情況,從社會學角度找尋論述,在全球資本主義下建立一套對中國性態的新理解。我主要教授性態、酷兒理論、媒體及文化研究的課程。我的研究主要是關於香港和中國大陸的華人同性戀、男性和妓女;愛滋病對社會的影響和跨國的華人性態。

 

主要著作有 Chinese Male Homosexualities: Memba, Tongzhi and Golden Boy (Routledge, 2011),研究華人同性戀者在現代華人社會和全球文化的性、欲望、性態、親密關係、身份和公民身分。通過90個在香港、倫敦和中國大陸(廣東、上海、北京)訪問的華人男性故事,以及過去十年針對人種學作的實地考察,本書細述不同的同志身分,包括香港的「memba」、同志、中國的男妓「money boy」和在倫敦被女性化的金童「golden boy」。這些身分逐漸在不同地方湧現,形成了跨國酷兒文化風氣。

Please reload

bottom of page